当前位置:悠悠书盟>贞观俗人> 第113章 孤亲守长安(第十五连更,求订阅!)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13章 孤亲守长安(第十五连更,求订阅!)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八一中文81中文qxs.lawww.exiaoshuo.com大家读笔下文学雅文小说笔趣阁net起点文学
  [八一中文网 请记住 手机版访问 m.81new

  夏日炎炎,赶路十分辛苦

  返回长安的队伍庞大,又带着许多牲畜,于是只能每天早晚凉爽的时候赶路,尽量避开午间的烈日

  秦琅的两支亲军队,银枪效节队和黑云长剑队轮流开路

  “孝诚!”

  午间,河北官道旁边一片树林里,秦琅躺在吊床上看到独孤燕云一身铁甲如标枪的站在那里为他守卫,不由的招手将他叫来

  “天气炎热,午间歇息,你也解了铠甲休息会”

  独孤燕云原本是幽州边军游骑,据说还是前朝独孤太后的本家远亲,鲜卑血统的混血,高大魁梧勇猛绝伦,一杆凤翅镏金镗横扫无敌他在被安排巡逻缉私时,屡屡拦截擒拿走私者,代州都督下的那队边兵走私是被他拿下,还有一次更是带着九名手下把整整三百名突厥胡骑走私者擒下

  这彪悍的战力令秦琅对他刮目相看,最后直接把他从幽州边军特调到镇抚司,成为自己的亲军护卫,秦琅还以他为队正,组建了一支新的亲军队,赐名横冲落雁队

  这是一支骑兵队,个个骑射超群,铁骑横冲直撞,弓弩落雁穿雕

  “司丞,职下有任务在身,不能轻离”

  独孤燕云依然站立如枪

  秦琅翻身起来,给他递过去水壶,新打来的泉水,冰冷透彻

  独孤燕云看了眼,最终还是接过饮了几口

  秦琅见他尽忠职守,只好拍了拍他的肩膀,便又躺回自己吊床树林里挺阴凉,大家或在睡觉,或是在小声聊着天

  秦琅睡不着,便找独孤燕云聊天

  独孤有一搭没一搭的接着话

  聊了许久,秦琅倒也终于知道眼前这位猛人为何他遇到时才只是个火长了,这人本事没的说,但就是有点自恃身份,或者说总是挂念着自己是八柱国独孤信的后代,平时吧跟其它人总是不太合群

  尤其是这人好干净,喜奢华,还好酒哪怕都只是个火长了,还总是要一副王公子弟式的讲究

  军旅之中,没那么多条件讲究,大家都比较随意,偏偏他平时总是十分讲究,身上的铠甲衣袍总是要锃亮整洁如新,经常要洗澡等

  他的这些行为,让其它的同袍们总觉得他瞧不起他们,毕竟绝大多数府兵其实都只是小地主自耕农子弟,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贵族官员后代,哪来那么多讲究啊

  除此外,独孤燕云打仗虽猛,却有点嗜杀,出手不留情,平时冷淡不合群,不喜欢去讨长官喜欢,于是乎这种人就被视为是刺头,甚至被上司觉得藐视上司,然后兜兜转转虽屡立战功,可每次都会被以各种理由处罚,导致从军多年还只是个小火长

  不过秦琅倒觉得这人挺不错,他更看重的是独孤燕云的本事,所以了解后觉得这人没大问题,便把他调了过来,还让他为首组建了横冲落雁队

  一路南下,每天的日子都很简单枯燥

  天不亮赶路,到了半晌时找个阴凉的地方歇息避暑,等到太阳西斜再赶一段路

  每天走走停停,因为队伍人多倒也不寂寞,偶尔还会有不长眼的贼匪过来打个劫,给大家添点乐趣

  把那倒霉不开眼的贼人俘虏,贬为奴隶,负责每天宿营时砍树挑水喂马挖茅厕立营栅,有时还会顺便去把他们的贼穴给犁一遍,顺便赚点外快

  罗通与李存孝两个孩子一路倒是有伴,窦红线留在河北,但同意秦琅把罗通从洺州南阳公主那里接去长安

  有空时教教他们武艺,或是读书识字绘画,两孩子虽年少,但都挺勤快努力,每天自己骑马同行小突厥李存孝不会武,但很认真的学,他比罗通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更多,这孩子知道自己无法跟罗通比,虽然年纪差不多,可罗通已经是国公爷了

  长安

  李世民正召集重臣大将们在东宫议事

  凉州、灵州、并州越来越多的情报奏入长安,显示突厥的入侵迫在眉睫

  突厥还未越境南下,但朔方反王梁师都已经先一步出兵了

  李靖奏报,梁师都集结兵马八万,兵临夏州

  李世民召集群臣,不仅限于三高官官和东宫班底,许多重臣大将皆被召入宫中共议军事

  淮安王李神通、河间王李孝恭、江夏王李道宗、驸马都督柴绍、司徒窦轨等皇亲国戚也都参会

  殿中,并州总管李世绩派来的参军刘仁轨正在做报告,“曹国公已下令并州以北五州共计三十四县百姓,人口一万七千九百余户,尽数迁往雁门关以南其存粮两万四千余石,牲畜牛马六千八百余头,也皆随人口迁入雁门关以南来前曹国公让臣奏告太子,若北虏果真借我河东南下,那么管教他饿死在雁门关以北,绝不让其过雁门关”

  曹国公便是并州都督李世绩,坐镇太原

  他现在代北搞坚壁清野,就是要不给突厥人可乘之机

  清空代北,然后坚守雁门关、楼烦关一线,以并州太原为支撑,打一场防御战

  李世民听了脸上并没有什么高兴之色

  “坚壁清野,如此一来,一万余户近十万人口被迫背井离乡,如此大规模的迁徏避难,百姓要吃多少苦我担心饿不死突厥人,倒会饿死无数背井离乡的代北百姓”

  刘仁轨忙道,“请殿下放心,曹国公早有准备,代北五州百姓南撤,着并州等五州各对口安置一州百姓,原代北各州县官吏,依然要继续统领民政,治理刑狱并州等对口诸州,也会安排南撤百姓垦荒屯田等,并会拔给粮食以维持生活,绝不是不管不顾”

  “南迁百姓一路上的牲畜死伤,也会由并州大都督府照件赔偿”

  新任民部尚书裴世矩皱眉道,“现在这季节,百姓垦荒屯田也来不及了,起码损失一季收获,官仓存粮也支撑不了多久”

  裴世矩原本是隋朝是杨广的心腹重臣,曾被称为五贵,此时已经是七十多岁年纪了,不过这人擅长外交,本事还是很强的如今取代郑善果主持民部,他对于钱粮这块自然比较关注

  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则直言,“南迁虽苦,可总比将他们遗弃在代北,被突厥人掳掠强,暂时苦一点,等我们打败了突厥,到时他们就又可以重返故地家乡,恢复生产了”

  裴世矩却并没有给长孙无忌这位太子第一心腹面子,直言道,“我还是觉得李世绩在并州的这防突备战有些消极这方面还不如那位十六岁的翼国公,他在幽州可没有搞什么坚壁清野,移民南迁”

  “幽州这次本就不是突厥进攻方向!再说了,幽州有长城护卫!”长孙无忌反驳

  “幽州都督府六州,可不全在长城之内,北燕州不就跟云朔诸州一样都是在内长城外,外长城内吗?可你有听到说北燕州坚壁清野移民南迁了吗?没有,我民部接到的报告,是秦都督不但没有向朝廷要半点钱粮支持,甚至还主动想办法在北燕州等长城脚下开辟边市,征收课税,甚至还让商人运粮到边镇换盐茶引文,秦都督的幽州都督府下没撤一个百姓,反而还清理整顿边镇,征召团练,使的现在幽州都督府有边兵土团五万镇守边境,甚至刚还接到报告,说秦都督,不现在又是秦司丞了,他回长安时还带回来几千匹马,数千两金银等回朝,以助朝廷”

  这番话一出,大家都有些哑口无方,虽然也有不少人觉得并州和幽州的情况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但起码表面上听起来,幽州这边做的确实比并州那边好

  并州大都督府,只是把代州都督府下的几州关外百姓通通一撤了之,而人家却反而还能增置兵马,反哺朝廷

  李世民听了不由的莞尔,他挥了挥手,“秦琅在幽州确实做的出人意料,但并州这边情况确实比幽州面临压力更大,坚壁清野的策略还是值得肯定的”

  大司马杜如晦这时也出声道,“此番突厥来犯,朝廷多番商议战策,最终定下的决策不过是紧守边隘,纵敌深入,坚壁清野,以待敌怠十六字而已秦琅在幽州是紧守边隘,李世绩在河东是坚壁清野,李靖在灵州是纵敌深入,秦琼在凉州是以待敌怠,都做的很好,并没有对错之分”

  做为兵部尚书,杜如晦眼下压力很大,“据各方奏报的敌情,如今估算,此次除了梁师都的八万人马外,突厥颉利可汗当会有二十万骑南下如此兵力,比武德八年那一次规模更大,眼下朝廷实在难以正面击溃敌人”

  李世民点头,“克明你给大家介绍一下朝廷的部署计划!”

  “兵部的计划是两部份,一是据关城险要固守,让牛进达苏烈守幽州,令李世绩张公谨守雁门太原,令李靖秦琼守灵武,紧守关隘,不得轻易出战另组建几支机动军团,以随时支援策应,以霍国公柴绍所部,蒋国公屈突通所部,燕王李艺所部分别策应三个方向”

  “为保万一,应敕命张公谨移师太行一线,随时策应支援幽州另遣任国公刘弘基独领一军出秦、陇,策应秦叔宝的兰州、凉州”

  “若是万一突厥军突破关中西北门户,则当立即下令长安北面各州县村镇百姓,将粮食牲畜等尽迁入城中躲避,务必保证野无余资”

  “另外,朝廷当派一军出渭西以资武功,以确保京西安全,目前长安已经集结兵马五万七千人马,城内粮械充足,可坚守三月有余,东西勤王之师,最远二十天当能赶到长安城下,待敌粮尽,则我军反击,当可一鼓而下”

  李世民苦笑

  杜如晦的计划听起来很不错,但无法掩盖一个事实,他们面对突厥的大举进攻,只能分兵防守,不敢野外决战,更不敢主动御敌于国门之外,只能任人家一路大摇大摆的杀到长安城下来,寄希望长安城高墙坚,然后聚军围攻

  “孤十六岁起兵作战,还从没有打过这么窝囊憋屈的仗”

  “殿下,这是唯一的办法,若是直接与突厥战于边关,胜算太低,一旦兵败,则危矣”

  李世民叹气

  杜如晦又道,“现在关键是是否要发出全面动员征发令,将关中之地以及荆襄等地统军府的府兵尽数征集以现在的兵力,若要对付二十万突厥大军和八万梁师都叛军,还是十分吃力,凶险万分”

  “我军骑兵方面实在对比太过劣势,突厥骑兵可来去如风,难以防御,甚至若是到时突厥粮尽时撤退,我们也难以围歼追击”

  杜如晦等制订出来的计划,也只能是结硬寨,打呆仗,希望能够以更多数量上的兵马,和各处的关城隘口来把突厥军围住

  一直默不作声的谏议大夫王珪高声反对

  他原是废太子建成心腹,当年杨文干叛乱事件后,被皇帝李渊以离间皇帝骨肉之名被流放出去,如今被李世民征召还朝,并授以五品谏议大夫之职

  “殿下,杜公,臣请问,若不征发荆襄等地府兵,朝廷能不能守住长安?”

  李世民霸气的道,“突厥若突破外围防御,孤将亲统领长安附近兵马守卫长安,迎战突厥!”

  当年突厥大举入侵,李渊等吓的准备迁都襄阳避战,也是李世民坚决反对迁都

  如今再次面对突厥人的入侵,甚至比那一次更严峻时,李世民表示了抗战到底之心

  王珪听到这话,对李世民欠了欠身,“既然太子殿下认为能守住长安,那么臣以为实不宜再征发荆襄等地府兵了”

  “为何?”

  “臣不久前刚自外地返回长安,一路所见,感触极深连年征战,使的各地人丁锐减,就算以关中为例,贵为京兆都师,武德元年一府之丁不过万余朝廷征薛举去其一成,征刘武周,再去一成,征王世充窦建德,又去两成”

  “而今年,眼见山东河南将起大灾,便是扬州东吴这富庶之地,今年也有歉收之端倪,今年只能指望着荆襄之地能略多些收成,以匀给其它地方一些赈灾口粮若是现在把荆襄之地的所有军府全征发起来,那数万的府兵,十余万的民夫一动员,则今年的秋种便要耽误了!”

  “我们不能光顾着眼前,还得看到归更长远些”

  李世民紧皱眉头

  他听出了王珪话外之音,“谏议大夫难道认为此战,我大唐倾国之力,依然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李世民和杜如晦长孙无忌等多次商议,拟定的战略,最终的目的是要引敌孤军深入,最终集结大军关门打狗,围而歼之,是要重挫颉利,要大胜的

  可现在王珪这话,却无疑是对此表示怀疑了

  李世民对自己统兵作战很有信心,之前所有的策略也是围绕着如何击败突厥重创突厥的,可现在

  “殿下,国朝方立,四海方平,今年又将有大灾,更加上京师、幽州之乱,人心不稳,此时制订战略,臣以为当谨慎保守一些,未算胜先算败,当审时夺势,量力而行,切不可孤注一掷”

  败?

  李世民之前从没想过,可现在王珪提醒了他,万一败了呢?

  这个想法一出现,李世民突然感觉到一阵阵心底发凉

  刚刚经历玄武门宫变夺权的他,能否承受的起这一败呢?

  良久,李世民点了点头

  “谏议大夫言之有理,此事容孤再好好想想,从长计议”

  [八一中文网 请记住 手机版访问 m.81new

上一章目录我的书架下一章